年1月4日,未满48岁的著名作家#三毛#去世。三十年来,这位传奇女子用她的文字持续地感动着这个世界,《撒哈拉的故事》等众多著作依然广为流传。一个游走世界写下美好文字的作家,一个自由的灵魂,总能穿越时光,永远闪闪发光。
近日,三毛一手带大的侄女陈天慈新书《我的姑姑三毛》出版,不同于此前各种版本的三毛传记,在《我的姑姑三毛》中,陈天慈用22篇回忆散文,回顾了自己幼年与姑姑一起生活的日子,“读者感受到她的存在,又不敢相信她的真实。而在我心里,她永远是那个拉着我们小孩子去玩去闹的大孩子,永远是那个我们不腻烦的大玩伴。”
三毛与陈天慈漂泊的灵魂得到停留的理由
三毛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弟弟,三毛的大弟弟,也就是排行老三的陈圣,是《我的姑姑三毛》的作者陈天慈的父亲。读者眼中的三毛,那个传奇女作家、旅居他乡的独立女性,对陈天慈而言,则是她“从小认识的亲人、玩伴”,用独特的方式带领她成长的人。这种成长上的影响显然是巨大的,陈天慈在书中写道,“十三岁小姑因为不适应当时模板式的教育体系,选择休学。十四岁她开始写作,当时的作品多半是少女对初恋的期待和懵懂人生的观察,有着超出同龄孩子的成熟与敏感细腻。童年的拔俗,让小姑对我和双胞胎姐姐的教育产生了很多启发。”
24岁三毛去西班牙留学,认识了一生挚爱荷西,也开始了对异国生活的记录。在-年代的华人世界里,三毛是读者的眼,“她开了扇窗,无意间做了先锋,在远方留下足迹。作为把中西文化交流渗在生活里的平凡人,她只是实实在在地过日子,却活出了当时千万读者想要的样子。”
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家中年,三毛回台湾,在年幼的陈天慈眼里,“这是一个洋气的陌生小姑,浑身上下都和我们不同”。有一次天慈和姐姐天恩正在奶奶的怀里撒野,小姑三毛突然推门进来,“奶奶移了一下身体,好让小姑看到我们两个恨不得看不见的孩子。我和姐姐怯生生地慢慢走向小姑,小姑左手天恩、右手天慈,一把把我们紧紧搂进怀里,抱得好紧,紧得我感觉我们都能挤出水了。这是小姑在历经人生变故时,回到家后的眼泪,我仿佛感到身后的奶奶也在擦拭欣慰的泪水。出走的女儿,害羞的孙女,勇敢的母亲,宽容的祖母。”而天真、真诚的孩子,也在之后的相处中慢慢打开心房,渐渐爱上了这位洋小姑。奶奶也多了一位帮忙带孩子的大孩子,小姑姑和我们两姐妹,三个小孩彼此取暖,互相影响。谁说小孩不会影响大人,小孩只是用最直接的方式给了大人小小的温暖。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失去伴侣的痛,都在每晚的一句‘小姑,我们等你回来’中消散,漂泊的灵魂得到停留的理由。”
小孩子的天真确实给受伤的大人带来了心灵的疗愈。刚回家,三毛只待在家里,但是禁不住两个小侄女天真无邪要买橡皮擦的请求,“我们三个约好下次要去那家文具店。那一天,是小姑愿意踏出家门,踏出心房的一大步,也是我们两个小孩给小姑心理治疗成功的一小步。南京东路的小街道,从此多了三个手牵手齐步走的身影。”就这样,“橡皮擦,擦掉悲伤,擦掉奶奶和小姑的眼泪”。
勇气是她善良换成的力量
小时候,天慈总是听小姑说起她旅游的经历和奇特遭遇,“而近年很多人说小姑是女性自觉的先锋人物”,在天慈看来,“小姑由内而外活出了女人的极致精彩,她不为觉醒而活,只是顺着内心走。如今回忆起来,她的人生有几个关键词对我影响至深:勇气、自由、坚毅。”
三毛在《亲爱的三毛》中回复了很多读者的来信,一字一句都是自己亲自回的,天慈总是看到小姑在书桌前认真仔细地阅读来信,“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她就是总把别人的事放在自己之前”。在《亲爱的三毛》其中一篇《是美德还是懦弱》中,三毛写道:“勇气是可贵的,极为可贵,又最难实行,如果凡事缺少了实行的勇气,再有智慧与仁爱也是枉然。”
三毛而小时候的三毛,就是一个无畏的“女汉子”。天慈听父亲说过三毛小时候的故事:“你们小姑总是胆子大,我们小时候在巷口玩抽香肠,那个老板出老千,我们一群男生在那儿跟他理论,说不清楚,你们的小姑经过就帮着我们跟老板说,一堆堆的道理,还一点也不怕那个高大的胖子老板。你们小姑就是这样为了真理会据理力争的人。还有一次有个远方亲戚欺负奶奶,你们小姑也是站出来帮奶奶说话,大声把那人骂跑了,当时她才八岁。”
这些故事让天慈对勇气有了真切的认识,“勇气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高大上,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包括小姑也是平凡人。我们没有拯救地球的超能力,也没太大的野心,我想小姑在文章中说的勇气是面对困难,走出舒适圈的勇气,在生活中把美德实践出来,不是在脑袋里空想,做个幻想中的圣人,自得其乐。小姑一直是很实在的人,勇气是她善良换成的力量,她用一生成就了勇气的实践,从小时候为了奶奶挺身而出,到勇敢为爱出走,完成未知世界的探索。”
贾平凹序言手稿她为读者打开的窗,如今已成美丽的风景
身为家人,天慈最能体会一个名声在外的作家,背后付出的努力和家人对她的心疼,“很多人崇拜三毛的天分、善良和浪漫,却鲜少有人知道她背后的努力,常年挑灯夜战造成的僵硬的背和肩颈。”
书中天慈回忆,自己常常被指派的任务,“就是拿小姑收集的石头往她的背上敲。小孩子使出全身力气,常年病痛的小姑还觉得不够,在旁边的奶奶是多么不舍。”
就是每次外出演讲,三毛也会付出巨大的心力认真准备,天慈回忆,“我和姐姐常常在奶奶家过夜,不肯回家。小姑卧室旁的小客厅就是我们的卧房。常常夜里我一翻身,望过长廊看到小姑卧室的灯还亮着。”年,三毛从南美洲回来写了《万水千山走遍》,讲述墨西哥、洪都拉斯等地的游记,当时就做了很多场巡回演讲,“小姑的行程一向是马不停蹄,常常回到家都是带着剧痛的喉咙、榨干的脑筋,相信压力并不小。”
内页而父母和家人,永远都是背后默默的支持者,天慈写道,每次小姑一回家,“奶奶早已在厨房准备了饭菜,知道小姑一定是一场场访问接着演讲,根本没时间吃饭,又常常一聊起来就忘了吃饭。台上的三毛,侃侃而谈;台下的陈家女儿在父母眼中是最不会照顾自己的。每天三更半夜开始写作,灵感一来,不吃不喝也要写,一坐就坐到天亮,腰酸背痛外加肚子饿是家常便饭。”
年1月4日,天慈正上高三,“心情被模拟考试烧坏”,“这一天,医院忙着,一直没空,或者也是不知道怎么开口,所以拖到傍晚才告诉从学校回到家的我和姐姐。当天在学校的我和姐姐浑然不知,还在为了搞不懂的数学和永远睡不够的黑眼圈闷闷不乐。后来想想那些都是生死面前的小事。”
这几年,每到1月4日,天慈常常在三毛读者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