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为孩子遮风挡雨了,孩子的成长需要

#三度知识观点达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苦这档子事从古至今都被人挂在嘴边。

甚至连电视上的综艺节目都用“吃苦”来教育误入歧途的青年。

娇生惯养的富二代,被带到农村,体会过穷人吃苦的环境后就改过自新。

虽然作为一档综艺,其中的内容有些演戏的“水分”,但吃苦教育确实也有些道理。

吃苦教育对于当事人来说,虽然过程十分艰难,但对其成长却十分有意义。

就像新兵入伍必须要体验的“忆苦饭”一样,一碗玉米糊,几个菜团子,食材要多简陋有多简陋。

菜团子和玉米糊虽然难以下咽,但是却也从中体会了先辈征战时的苦痛,意义非凡。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尽管吃苦教育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在教育圈里,一部分学生们所吃的苦却几乎为零,甚至连日常生活的琐碎事都由父母一手操办。

在高中初中的学生里,不少人每天的任务只有学习。

早晨上学,家长会进来叫你起床;起床后,进到厕所发现牙膏已经挤好;洗漱完,早点已经放在餐桌上。

上下学有人接送,午饭晚饭有人管,家长就差每天替孩子把饭喂到孩子嘴里了。

而学生呢,每天除了学习其他事情一概不管,也可以说根本没有能力管。

就连写完作业的时间,刷个碗,扫个地都会被当成不务正业。

有这样生活的学生尽管学习可能不错,但是很可能没有任何自理能力。

当他们上了大学之后,没有任何的生活技能,衣服不会洗,床单不会换,甚至连洗澡都要别人提醒,自理能力为零。

01是谁让孩子一直待在“舒适圈”

家长认为“学习最大”。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不管在家长还是学生的眼里,学习知识依旧是学生目前最主要的目标。

什么替家人分担家务,逢年过节多陪伴家人都可以不用听。

只有考上了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其他所有事情在学习面前都不重要。

这就是现在家长和学生的主要想法。

家长觉得,他替孩子把所有与学习不相的事情都做了,孩子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不少家长还因此自我感动,“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一定可以考个好大学回报我”。

家长舍不得孩子吃苦

不同的家庭就有不同的家庭环境,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是不缺钱的。

不少家长小的时候就是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上,都十分拮据。

家长在这种环境下,努力学习和工作,在没钱的窘迫和高压中改造自己。

但在他看来,让自己成功“吃苦环境”像个“洪水猛兽”,尽管他是因此变得优秀,但却舍不得自己孩子也如此累。

简单来说,吃过苦的家长舍不得孩子也吃和自己一样的苦。

于是,这些家长就将所有的脏活累活全部包揽,为孩子提前想好一切可能遭受的伤害。

有事情也不让孩子面对,反而是自己将所有麻烦事摆平,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累。

最后也正是因为这种溺爱的环境,孩子的自理能力逐步退化。

学生面对的诱惑多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紧跟时代的步伐,投入互联网的怀抱。

不少游戏,电视剧都成了学生的休闲方式。

然而在这种娱乐之下,学生对于吃苦提升自己的想法也变得越来越不屑。

曾经在一个采访视频里看到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问:你知道《XXX》(某游戏)吗?

学生一脸兴奋说自己知道,并和记者细数自己在这游戏发生的各种趣事。

之后记者又了一个问题:你知道葡萄是长在哪的吗?

学生说可能是长地里的吧。

对话令人汗颜,学生面对网络游戏可以喋喋不休讨论好长时间,但却连一些基本常识都不了解。

如果学生把玩游戏的一部分时间分给社会实践之类的活动上,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就不会很大。

不少学生都觉得,平常的学习就够累了,玩游戏就是为了放松神经,社会实践这么累根本就没有必要。

但他们却没有思考过,吃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体会身体上的折磨,而是为了见世面,为了让自己不至于连黄瓜长在哪里都不知道。

学习确实重要,但了解常识也是必须的。

不仅如此,学生也因为“发达”的用品,而抵触看似不舒适的体验。

相信不少人都在电视里的广告上看到过学习的广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习用品变得越来越高级。

十几年前,听英语课文都是用收音机,查单词只能靠英语字典。

再过几年,好记性文曲星出现了,因为查单词比字典更便捷的功能让当时的学生几乎人手一个。

到现在,广告上出现了点读笔,轻轻一划,就能扫描到,不仅有语音,还有翻译。

可就是这些让学习越来越方便的用品,让学生在学习上变得更懒了。

过去做错的题,没背下来的单词,老师都会看着学生将其抄到错题本上。

毕竟抄错题的过程本身就是记忆的过程,这样的方式也确实让我在知识点的记忆方面更清晰了。

但是现在的学生开始依赖于这些学习用品,认为过去抄题的方式更笨,更有不少学生在网上说着“烂笔头已经过时了”。

但实际情况是,这些高级学习用品确实有帮助,但却十分有限。

我的初中数学老师说现在有些孩子上课不记笔记,全靠下学之后在网课上的视频记录。

但是网课有些内容和学校侧重点不同,考试的时候一塌糊涂。

老师在朋友圈写道:现在的孩子们已经懒到用不上笔了,成绩怎么可能还会好?

除此之外,学习用品也从手动时代转变为全自动时代。

全自动的转笔刀,全自动的橡皮,全自动的橡皮灰收集器都成了市场上卖最好的学习用品。

细想其实这些东西也未必有用,同样是橡皮擦,难道电动的就更干净?

也别说什么节省时间,我拿着橡皮擦完铅笔字,橡皮灰往垃圾桶一拍这能费多少时间。

一些开发商精确抓住目前一些家长想把最好的学习环境都给孩子的心理,从而设计这种远看十分便捷的工具,但近看却什么用都没有的东西,有时甚至还会拉走孩子的注意力,学习反而没有原来认真。

02“逆境”很重要

随着社会上的环境越来越舒适,再加上家长和学生更偏向于舒适教育,学生的吃苦环境越来越缺乏。

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吃苦少就等于抗压能力差。

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大是我们不能否认的现状,我在网上认识的一些高中的学弟学妹在这个阶段都在哀嚎说累。

其中有些人时常精神崩溃,心理一直紧绷,受了一点挫折就十分崩溃。

但有些人在发泄一通后却变得更加有斗志。

同样是高压的学习环境,两种人的精神状态却完全不同。

问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第一类人的家人平常没有让他受过一点委屈。

而第二类人的家人从他上学几乎不管他,平常所有事情都是自己操持,后果也都是自己承担。

不管是因为钢琴比赛还是知识竞赛,家长都只是保证他的安全和资金足够,剩下的一概不管,本该撞的南墙他一个都没落下。

也就是在这种不得不自己做好所有事情的压力之下,日常琐碎的的“苦”完全不在话下了。

当一个人吃了足够多的苦时,逆境生长的实力和勇气也就会随之提升。

不仅如此,当一个人习惯性逃避一些“苦”的事,而接受其他人的帮助时,就会越来越觉得理所当然。

就像当你没有过任何“吃苦”的经历,一直顺顺当当的到大学毕业,然而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所找到的的工作又苦又累,那么坚持下去的可能就几乎为零。

而你就把接受别人的帮助当成理所当然,待业在家就成为了首选,“啃”爸妈就成了不得不做的事。

03写在最后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习知识依旧是学生目前最主要的目标,但需要所有人注意的是,除了学习有些事情同样很重要。

吃苦是孩子未来路上的助力,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吃过苦的孩子,就代表一直还活在别人的庇护之下,学习不到必要的技能,长大后更容易成为“巨婴”。

而吃苦更像是孩子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过程,有了苦才能知道自己的上限,在不断吃苦和试错中找到更加完美的自己。

勾践卧薪尝胆,在吃“苦”中发愤图强,最后收复故土;

孟子也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所以说,若想成功,学习虽然重要,但吃苦同样必不可少,当孩子受到了一定的锻炼,等值的“财富”自会找上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6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