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1226/4317321.html
本文转自:文汇报
上海启动第四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同步推出两个全国首创地方标准
探索照护新模式,延缓老人“记忆橡皮擦”
■本报记者王嘉旖
“列举困难、词不达意,似乎重新变回了小孩。”这是57岁的知名科幻作家韩松最近在网上描述自己的“记忆衰退”状态,还顺带科普一番:如果将认知症看作一个大圆,那么阿尔茨海默病只是其中一个小圆。据统计,由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认知症占总数的六成左右。
昨天是第29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作为全国最先探索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的城市,上海宣布启动第四批试点。至此,全市开展试点街镇将达家,“十四五”期间将实现街镇全覆盖。
“所谓‘友好’,就是让社区老人感到安全舒适,这既需要平等对待的环境,也要在道路标牌设计中更显老年友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基于试点实践,本市还同步推出全国首创的两个地方标准。从《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导则》到《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单元设置与服务要求》,前者明确了设施空间建设、友好环境营造、数字赋能等要求,后者明确了生活照料、膳食营养、睡眠照护、医疗护理等要求。
认知障碍的发病原因因人而异,病程速度也有快慢,唯一共识的是,这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一旦发作,人们只能尽可能延缓病程。这也是建设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的意义——让更多高风险人群、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早发现、早干预。
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邵佳曾是一名游戏设计师,此次跨度颇大的转行,源于她对养老生活的共情。年迈的祖父祖母记忆衰退,虽育有三个子女,但因认知障碍的存在,大家轮流照顾起来依旧忙得焦头烂额。于是,子女们只好辗转寻觅有照护能力的专门养老机构。
轻度认知障碍老人,能否不因疾病被迫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在家门口的专业照护机构享受服务?邵佳投身社区开始探索一场隔代怀旧的记忆实验。
深嵌居民区的天山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没有普通养老机构的暮气沉沉。秘诀源于二楼的儿童空间,包括儿童图书馆等趣味空间。这方天地,正是隔代怀旧的“记忆实验场”。老人们在此讲述“天山一条街”的辉煌过往,娓娓诉说中,触发老人们的过往故事,也借由隔代互动引发新的互动。“这既是一种旧的回忆,也是一种新的记忆。”邵佳说。
“要充分保留区域的历史记忆,让老人有‘熟悉感’。”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殷志刚如此支招。对于历史记忆,天山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用微缩版“天山路一条街”、老物件陈列馆来收藏。迈入室内,右手边的一整面玻璃橱柜里完整收藏了居民们捐赠的老物件——凤凰牌缝纫机、迷你手风琴,岁月磨砺下的老物件迅速勾连起久远记忆。
专业机构力量外,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还要充分盘活各类社会资源,充分释放友好效能。邵佳所在的养老服务企业正与天山路街道计划一项新探索——将专业服务配送至居民区。“社区内有不少志愿者、邻里小店店主,他们是老人生活圈里的‘熟人’。”邵佳认为,为这些“熟人”赋能,就是让他们更懂得如何与认知障碍老人沟通,也能让老人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收获更安全舒适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