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孩子思维除了做题以外还有什么听听我的

学生学得慢,简单的表现就是做作业慢,仔细观察的表现是“耳朵不灵敏”,“眼睛不敏锐”,“口齿不清楚”,“十指不灵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十指不灵活”!

学得慢的学生手显得多么的笨拙啊。举个例子来说,我曾见到一个一年级学生学写一撇,无论如何也把握不好起笔和落笔的轻重,反复地练习也好像不起作用。甚至在他用橡皮擦的时间内,别人已经完成了一行字的练习任务。当他反反复复修改一个字的时候,别人已经学会了三四个生字!

手笨拙的孩子学什么都不像,即算是做简单的广播体操,手要摆平,他总很难找到摆平的感觉,做多次还是老样子,老师不得以给他加班。而灵活的孩子几下就学会了,而且很标准。

由于字写不好、动作做不好,也不见得说话流利精彩,听东西也好像比别人慢,所以慢慢地,老师给这样的孩子就打上了“潜能生”的标签。

为什么有些学生双手不那么灵活呢?其实,除天生因素外,后天因素更多。在现实中,有些父母并不在意孩子手指方面的训练,觉得没有什么必要,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会了。结果呢,孩子在应该训练的年纪没有得到训练,因此显得笨拙,进行文化课学习变得不够自信,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对于孩子来说,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活动的是手,得到锻炼的是大脑。手指活动不仅能使手部肌肉群得到发展,调动孩子听、说、想等各种感官的活动,而且开发人的右脑,促进左右脑和谐发展。所以,手指灵活的人,往往语言、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表现也很出色。

所以我说,多活动手指,远比死记硬背和低效的用功学习更能增强大脑的活力。

根据我个人的生活经验和观察,我看到很多父母很小就给小孩进行手指训练了,譬如:

孩子三四岁就让他练习穿珠子搭积木,拼拼图,画图……五六岁就让他弹琴、剪纸、找迷宫、夹豆子、数手指、认手指名……到了六七岁,父母就让孩子练琴、学舞了。因为有了一双灵巧的手,所以学得又快又准,变成了同龄人中的“白天鹅”!

孩子八岁以后,手指可以有更多更广的练习了,我建议:

一、多做双手练习。

因为大脑对身体的运动是右手受左脑支配,左手受右脑支配。很多活动人们习惯于用右手活动,譬如开门窗、写字等。所以用右手多的人要有意识地多进行左手练习,反之左手用得多的人要有意识地多进行右手练习。

二、常做精细活动

手指的动作很多,譬如、捏、屈、旋转、推、抓、刮、弹、夹等等,每个动作都进行练习,这肯定有好处。玩乐器、家务劳动、搞修理、种植等等工作常常都需要精细操作的,多参加这样的活动,肯定会有所收获的。

三、尽量多样化

因为每个人所参加的活动往往有局限,譬如每天练习弹琴的孩子,往往做实验、搞修理训练得少,手指的不同动作形式得不到训练,所以很多必要经常变动手指活动形式,多参加不同的活动。

总之,你明白了“心灵手巧”的道理,就及时进行训练吧!

为什么孩子课间活动玩不好,原因很简单!

“乱画大师”的水平,画出了校风校纪——校园题词小记

老师说学习要专心,我说学习要分心,到底谁有理

望着高山,我愿做岩竹,老师为什么总是这样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9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