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8849093.html
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来自皮克斯的动画短片《Piper》,短短的6分钟,浓缩了一个稚嫩的小生命成长要经历的重大课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画面是,在小矶鹬(一种海鸟)到了该独立捕食的年纪,在身后的妈妈,把它一步步推向了满是风浪的大海。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对孩子放手这个话题。
为什么当妈妈/爸爸这么『累』
先前我遇到过这样一位妈妈:
▼
每天下班回家后,都是一场硬战。怕儿子长不高督促他每天跳绳一百下,再准备水果和牛奶,开始写回家作业。
儿子字写得不好,每次妈妈一看到他的笔划不对,就严厉地说“橡皮擦呢”,儿子立马就开始掉眼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只要妈妈的口气和脸色变阴沉,儿子就会疯狂地猛眨眼睛开始哭。
一开始妈妈还以为可能眼睛出了问题,医生却说没什么问题,注意用眼卫生。
他的眼睛没有过敏
而是对“妈妈”过敏
之前在我的线上直播时也收到过以下几类问题:
▼
-孩子今年9月要升4年级,我觉得我是个对孩子很上心的妈妈,特别是对他的作业问题上,我跟他相互搏斗了3年了,从彼此看不惯,发展到了一谈到学习就眼红的程度。
-我在女儿的教育上是完美主义者,从学校教学内容到她的兴趣爱好我都全程负责,亲戚朋友见了她都会夸她优秀,但这两年我渐渐力不从心,感觉女儿特别依赖我,不太会自己思考,那天让她练琴起了争执,她最后跟我说:“我这都是为你学的,你还要么高要求。”
很多家长在孩子上了学后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明明自己安排得很周全,为什么越是用心用力,在孩子身上体会到的挫败感却越深?
焦虑父母症候群,成为了很多父母的通病。其实,这一种焦虑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在父母心中扎根了,背后的问题也早就出现了:这些父母在孩子入学前,生活方面的独立培养有所缺失,这直接影响了未来的自主学习能力。
孩子入学后是否有自主学习能力
与幼年时生活上的
独立能力培养有关
放手是需要从小一步步做起的
在退与进之间,作为父母,什么时候要扛起责任?什么时候又要放下负担?现代父母有一门必修课是“放手学”。
朋友曾因为小女儿学走路的事情非常烦恼:
▼
当时她跟我说早在2月之前女儿就可以拉着大人的一个手指走得飞快,但脱离了大人的手,连站都站不稳,直接非常害怕地坐下了,她的同龄人此时完全可以自己走路了。
在女儿开始学迈步的第一天朋友就一直在强调,一定要抓牢妈妈的手不要放开,松手的话摔倒会很痛的,因为担心女儿摔倒会疼,就一直不肯撒手。
后来有天朋友在厨房做饭,女儿在客厅要来找她,她急着说:“我现在没法来牵你,你先坐着,等下我来扶你。”但女儿一直在哭,朋友就试着鼓励女儿自己过来。本以为女儿不敢,没想到竟然真的自己一小步一小步地走来了。
朋友那时才明白,以为孩子要扶着才能走都是她的一厢情愿。
是自己不愿意放开女儿的手才限制了女儿的成长
放手不是指在孩子满几岁的某一年,就突然再也不管了,也不是像剪断风筝线那样让TA自由飞翔,而是父母要把自己看做是火箭升空的引擎装置,分别在每个必须脱落的时间点离开,这样孩子才能飞得更好。
放手不是一下子就能放开的,这个月初我参加了我小儿子Sean的初中毕业典礼,和他的很多同学交流过后我发现:
那些在学习中很自主的孩子,在别的方面,比如日常生活中,也是相当独立的。
6岁前要做的几件事&6岁后的强化
放手要从孩子6岁前开始,从生活上慢慢培养独立,一步步放手,到了学龄后,再去进行独立的强化。
6岁前要做的这几件事
▼
①自己“好好”吃饭
这里的好好,我打了引号,因为会吃饭的孩子不少,但要让孩子“好好”吃饭就很难。问题就出在很多人把给孩子吃饭,当做了一个任务:你要好好吃、所有营养都要有、不许有剩饭……于是吃饭的时候,都会盯着。这样孩子每一口吃下的,都是父母的担心和焦虑呀!
我相信孩子会吃饭是天生的,而不好好吃饭,才是培养出来的。所以当孩子不愿好好吃饭时,先去思考一下,TA在向我表达什么。
②让孩子自己选择衣服鞋子
之前有家长给我留言:让孩子自己选玩具我都没什么困惑,但如果孩子穿着稀奇古怪的衣服颜色搭配,也不用引导吗?任由他穿大红大紫出去?
我是这么想的,首先在家长在为孩子买衣服时就可以进行一些过滤,选择一些你希望TA穿的;其次平时家长可以多示范正确的穿衣搭配;
最后不要轻易打击孩子不正确的搭配,让TA尝试下,说不定TA一天下来也觉得不合适,会自己改变,这也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③创造锻炼的机会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需要多看、多听、多做的,像运动或功能性的训练就要及时放开手,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经过不断地实践,运动和协调能力都会提高。
④不急着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
孩子在问得出问题时,TA的脑中就已经开始在想答案了,如果马上告诉TA答案,就等同于代替孩子完成了脑力活动。
不如家长把问题反问回去,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探索并寻找答案的过程比产生问题本身更有意思。
6岁后的强化
▼
如果在6岁前的生活上,孩子有了很多独立的天赋,那么到了六七岁入学时,一定能发现孩子在学习上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相关的自主能力。
比如,孩子可以自己整理书包、回家后可以清楚地告诉爸爸妈妈学了点什么、记得每天的回家作业是什么……
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要做的是去强化TA的独立能力。
孩子天生不会“懒”于学习,只是他们大多数时间是在行动中学习,在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快乐。比如,他们会在玩积木中学习数数,玩折纸中学习形状,玩扮家家时学习社交沟通,在踢球中了解自己的体力和与别人的关系……
这里我教大家一个“断舍离”方法:
断绝孩子不需要的帮助
舍弃对孩子多余的安排
离开对孩子不能没有我的执着
如今谈及对于孩子的教养,比起“要去做些什么”,更迫切需要的,是“要放下什么”。
生活远比总结出的技巧复杂的多,培养孩子的细节也还有很多,远不止我所提到的这些,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可以把放手的智慧融入到孩子点滴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孩子慢慢地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