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忽悠 http://www.yunweituan.com/m/
#百家榜#
前些天,朋友发信息说,女儿说了一句话,差点把她吓死。
那天,朋友女儿的同学来家玩的时候,把她最喜欢的小鸡橡皮给拿走了。
女儿特别生气,一气之下竟然说“要偷回来”!
这可把朋友吓坏了,女儿要主动去偷人家东西,这还得了。
为了安抚女儿,她立马去买了个同款橡皮,偷偷扔到柜子下面。
第二天故意引导女儿找到橡皮,这事才算过去。
虽说这起风波已经过去,女儿也没再怀疑。
但朋友心里放心不下,要是下次发生同样的情况怎么办,女儿真的偷回去怎么办。
而且,那天听女儿委屈地说,同学这并不是第一次,之前买的彩笔,上次游乐场妈妈买的彩笔也被她换走了。
这东西一直被拿也不是事啊。
再三思索下,朋友决定向女儿同学妈妈问问情况。
第二天孩子放学,朋友碰到同学妈妈。两人打过招呼后,让孩子到一边玩。
朋友说:“昨天,两个孩子在一起画画,那个小鸡橡皮是不是落在你女儿书包了?”
同学妈妈似乎对此事并不清楚,她一边在书包里搜寻,一边说:“我女儿应该不会随便拿别人东西。”
朋友急忙解释说:“不是说她拿,两个孩子玩起来,都是丢三落四的……”
然而,话还没说完,同学妈妈就在书包的内侧小兜里,摸出一个小鸡橡皮。
同学妈妈的脸立马涨红了。
随后她似笑不笑地说:“这是,我前些日子给她买的,你看她也爱乱放。你不行,回去再找找?”
听到这话,朋友心里也明白了,没多久就拉着女儿回家了。
但没想到,第二天,事情有了反转。
同学妈妈发来一张图片说:“这是不是你家的彩笔?我女儿说,她跟你们家换的,还有一些是偷拿的。”
得到朋友确认后,孩子放学时,同学妈妈主动找到了朋友,让自己女儿跟朋友女儿道歉,还把橡皮、笔都还回来了。
同学妈妈自责地说,为了不让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她从来不给孩子买这些中看不中用的小物件。
但万万没想到,孩子竟然会因此偷拿同学的东西。
孩子为什么会偷东西
说到“偷”东西,我想起我儿子之前发生的一件事。有一回,我在他书包里翻出恐龙玩具,是那种小颗粒的,大概有十个。我没给他买过那种玩具,就问他:“这些是哪来的?”他说:“从小卖部拿的。”
我一听就懵了!
学校门口有个小卖部,这些零碎的小玩具,挂在小卖部的门上。有几次,他拉着我买东西,我觉得没必要,就没给他买。没想到,他居然把它们偷回来了!还没被发现!当时,我的火气立马窜上来,我说:“你为什么偷东西?”他瞪着无辜的眼睛说:“什么是偷?”我说:“小卖部的东西,要给钱,才能变成你的。没给钱,不能拿,你要私自拿了,就是偷。”
他似懂非懂地说:“可是我想要,我们班里有个小朋友也有。”后来,我带着他去给小卖部的老板道歉,让他亲自把钱给老板,这事才得以了结。
这件事给我的冲击很大。
儿子还这么小就学会偷东西了,以后会不会养成偷窃的坏习惯?
我开始翻阅各种资料去找解决的办法,而这一翻,我发现,我之前根本是想错了!!!
大部分孩子根本没有“偷”的意识,他们只是想要就拿了。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当孩子2-7岁时,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很不容易将自己和外界区分开。
在“偷东西”这件事上也是这样,他们没有所有权的概念。
只要是他所喜欢的,就对别人喊:“这是我的,你别动!”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有的都理所当然地视为已有。
就像儿子被我发现时,没有遮遮掩掩,反而理直气壮地说是小卖部拿的。
除了没有所有权的概念,心理学上认为,下面几种原因也会造成孩子的“偷拿”行为。
1、希望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
小朋友也会有想要的东西,孩子没有经济来源,当父母不满足她的需求时,他们就会自己找。
朋友女儿的同学,就属于这种情况。
2、模仿其他人的行为。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身边人有这种情况,而他们自己又没有判断力,不知道这是不是正确的,就会跟着这样做。
3、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
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已经有了“偷”的概念,他知道不对,但他希望以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