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过程,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笔者认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会发展什么。教师给学生一个自由灵活的课堂,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数学是中职教育的薄弱环节。本文从正确认知数学、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教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兴趣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学工作。
中职数学;高效课堂;翻转课堂;教学生活化
不久前,我参加了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网络研修项目”的学习班。通过这一期间的学习,我认识到目前我校现有的中职数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就目前中专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有诸多问题:如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分析理解能力差,动手计算能力差,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其次,目前中职校的数学教学还保留着应试教育的痕迹。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基于此,中职教学模式的改革大有必要。为改变这一现象,我对中职校的数学教学中的如何营造高效课堂和教学生活化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下面以所带学生为例,结合工作谈谈我的做法。
一、学情分析
(一)数学教学的特殊性
1、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在我校读书的学生情况要特殊一些,好多同学是老师心目中的“坏学生”受过较重的打击,另外,我校大部分学生是被国产老式教育所淘汰下来的。
2、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性。中职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学习欲望普遍不强,但大多偏执,认定的事会坚持,会“不撞南墙不回头”。他们对全学科学习相对较难,但专某一科一旦燃起兴趣便会持久,潜能无穷。我在接到教学任务后,曾对所教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了分析如下:成绩居下者占大多数,而成绩中等和较好的人较少,基础十分薄弱。但学习执拗的劲头不亚于高中生。
(二)数学教学现状
1、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生对数学课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是现在,一个认识偏见已经根深蒂固扎根于中职学生的心中即:只要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懂得理论会操作就是合格的学生了,对于数学课本中的基本公式,运算和例题会套用就可以了,实在不会也无所谓,因为我们培养的是普通劳动者,而普通劳动者不需要过多的文化课知识。
2、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还保留着应试教育的痕迹。还有数学老师在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对比中,认为数学在中职学习中发挥的意义不大。因此,在态度上不予重视。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事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知识建构水平没有足够的准备,进入课堂便开始自顾自授课,权当完成任务,只要学生不在课堂说话,双方就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势,也不做任何的交流。即使对数学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堂上也难以提高兴趣和跟上教师的思维。
二、教学探讨
针对以上情况,如何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自我的教学方法做进一步反思,推陈出新。经过多年的工作观察和实践,我认为首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
(一)、轻松的课前交流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端就像人们见面一样,是通过相互交流来建立情感的过程。传统的课前交流形式是:师:“上课!”班长:“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班长:“坐下!”这种简单的交流形式显得呆板无趣。久而久之,只会使师生用苍白的、毫无生气的语气应付了事。如果教师带领学生唱唱歌,猜猜谜语,讲讲笑话,讲讲小故事等等。这样,不仅当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达到几分钟带来几十分钟的效应。
(二)营造高效课堂
传统课堂越来越呈现出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评价标准单调、缺乏互动氛围、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教学效率不高、师生关系僵硬、学生发展不够全面等缺点。那么学生喜欢的课堂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至少有几个特征:
师生互动、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而非传统的“满堂灌”。
形象生动,而非满堂都是干巴巴的抽象概念和讲解。
轻松有趣,而非从头到尾正襟危坐、高度紧张、大气不敢出。
自我体现,发现自我,超越自我,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针对学生喜好,那么我们老师应该营造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呢?正如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所说,“我可以总结好课的共性是‘四有’: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受到学生们喜爱。”
我们老师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实施教学,其中重点谈谈“有方法,有生活”。
1、有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断的创造新的教学、学习氛围,从新课的引入到新课的进行,从教学手段的使用到教学方法的选择。我经过近段时间学习和多年的工作观察和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我在一堂习题课上使用了翻转课堂:给学生做了一次月考考完试,自己拿几张白纸,手写一份答案,拍了照片,发在班级在线教学平台上,告诉孩子们:各自看照片对答案,第二天要上台讲。
试卷讲评课有以下的操作流程:挑选或录制微课(重点题目)、观看视频、反馈问题、分析反馈、设计上课方案、解决疑难、拓展延伸(小组合作)、检测反馈。
又比如,“等差数列”这堂课。有以下的操作流程:挑选或录制微课、前置学习、预习检测、分析反馈、设计上课方案、解决疑难、拓展延伸(小组合作)、检测反馈。
用这样的方式,教学观念的翻转,破除千篇一律、万人一面的观念禁锢,实现因材施教。师生角色的翻转,老师从过去的教学主体变成教学过程的导演,主体变成学生。
(2)课堂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的翻转。
德育体系与翻转课堂的融合:
我尝试把德育体系嫁接到翻转课堂上,与班主任配合起来,全面推行积分制,学生在校所有重要表现都有相应的正负积分,课上无论加分、表扬还是批评,都转换为德育分数,登记到班主任责任薄上。课上回答特别精彩、小组合作良好、主动帮助同学等,都有一定额度的正积分,相反则为负积分。正积分有奖励,不同积分档可以兑换不同的实物,如本子、水笔、橡皮擦乃至学生们喜欢的书等。不过平时,我还是喜欢在课上用语言激励学生,比如:“这么有难度的问题,你能回答得这么好,不错!”那是他们莫大的荣耀。负积分也有惩戒,必须去做一些公益劳动,比如顶替值日生擦黑板、扫地、擦窗子等。班主任拿着这个本子,每两个星期给每个学生算一次德育积分,并排出个人排名、小组排名;排名第一的给奖励,前两名还会给予一次豁免权。
豁免权是学生们最眼馋的东西,因为班主任允诺他们,每次豁免权可以抵消一次他们犯小错的责罚。
当然,德育积分最后一名也会有惩罚。我与班主任沟通好,惩罚都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不论是个人还是小组积分最后一名,接下来一个星期,放学后都要小组留在教室里做作业。
所以,我教学的班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上面都有两个分数,用两种颜色的笔来打,真实的卷面分数用红笔写,后面我再用蓝笔写上平时分。
翻转课堂带给我和学生的变化:
我觉得学生的转变有四大方面。第一个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始培养起来了。因为学生先在平台上自学,跟着微视频学习,然后把自己的疑点和难点在平台上跟老师提出来。那么他们就会在课堂上听课更有的放矢,来听自己的疑难,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第二个,我们课堂活动形式是以小组合作来进行,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每一个组员都发挥积极作用,他们在共同努力之下,针对老师的提问组织一个小组最完整、最佳的答案进行展示,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就有所培养。第三个就是学生自我展示的勇气得到了培养。第四个就是协调和沟通能力。
2、有生活
这里的有生活,即是做到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化并非是指在数学课堂的过程之中列举一些与生活联系相对较为紧密的例子,而是需要将数学与生活实践以及活动相联系,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合作以及交流,倡导学生通过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个人实践动手能力及水平的提升。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这一知识时,我利用情境教学,假设某人喝酒后酒精的含量为3.2mg/ml,在喝酒停止后,实际的含量一小时会下降50%,那么要多长时间后他才能驾驶(我国交通法规定驾驶员的血液酒精含量不能超过0.2mg/ml),又如彩票与概率,战争与数学等。通过设置这种生活气息较浓的情景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分析和思考。同时,这样也让学生发现身边许多东西都与数学有关,我们还将数学与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总之,要改变数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困境,不仅要重新正确地认识数学,还要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以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使学生不再厌学,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发现数学的美,并充分认识数学在专业学习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4.
[2]陆书环,《数学教育学概论》,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3,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12.
[4]高钧,《我们要建设怎么的课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6,35,43,73.
[5]魏全斌,《教育改变》,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
本文来源:本文来自读者投稿,已获授权,作者系四川省经济管理学院邹慧娟老师,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