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步伐临近,各类考试也将“如约而至”。相信每每考试前,老师总会提醒同学们备好2B铅笔。铅笔这一庞大的家族是如何发展起来的?2B铅笔又是如何脱颖而出成为考试答题的“香饽饽”?今天螺蛳君为大家探寻铅笔这一神秘家族的发展史……
铅笔无铅?
众所周知,铅笔芯里实际上并不含铅,它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然而翻开铅笔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早期的书写工具与金属还颇有渊源……
早在古罗马时期,抄录员使用细金属杆(含铅)在纸莎草纸(早期纸张)上留下一个个简洁但可读的标记。这种金属笔在拉丁语中被称为“penicillus”(意思为小尾巴,后英语称为“pencil”)。
14世纪,荷兰人将金属铅安上木柄,用以在牧羊及草纸上做标记,取名铅笔。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一场暴风雨的发现
提及现代铅笔的渊源,不得不从一场暴风雨谈起……
年的一个晚上,英国的博罗代尔(Borrowdale)地区遭遇罕见的暴风雨袭击。狂风把一棵棵巨大的橡树连根拔起。暴风雨停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在树根下有一种黑色的固体矿物质。
人们还发现,这种矿石可以画出黑色痕迹。当地的牧羊人开始用这种东西在羊身上做标记以便辨认。后来他们又把它切成小棍条卖予当地商人,以便商人在装货的筐篓上做记号。此后,城里的工匠把它磨成细棒状沿街出售,并称之为“标记石”。为了获得稳定的原料来源,城市里的工匠们还联合买下了博罗代尔的矿山,并将该原料取名为“博罗代尔矿”。
由于当时化学尚未发展完善成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误认为这种矿石是金属铅的分支,因而将其制作的笔称为“铅笔”。当然这种“铅笔”的缺陷在于易折断且易使人们的手染上其颜色。为此当地人们就用细绳子把“铅笔”缠绕起来,随写随解。后来,石墨被插入挖空的木棍中,木质“铅笔”由此诞生。
扎根德国
在石墨发现后数个世纪里,英格兰始终垄断着铅笔的生产。早期的铅笔多采用手工作坊生产,产量及稳定性比较有限。直到17世纪,这种情况在欧洲大陆发生了改变。
年,德国人施德楼(Staedtler)发明了以石墨做笔芯的铅笔,打破英国在该行业的垄断。在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施德楼”一直成为德制铅笔的一张名片。18世纪时德国已形成专门生产铅笔的作坊。
年,德国纽伦堡一家工厂主人卡斯特发明了笔芯嵌入木条技术并形成了简单的生产线。铅笔行业由此走上机器生产之路。年,卡斯特之孙洛塞使用辊轧技术制成六角形笔杆,这种生产技术直至现在仍被使用。至19世纪40年代,施德楼公司已经能制造出63种大小、型号、功能各异的铅笔。这一时期在施德楼、艺雅和其他公司的推动下,一个活跃的铅笔行业在工业革命中得以持续发展。
特殊的“战略物资”
截止至18世纪末,世界上只有英、德两国能生产铅笔。拿破仑战争后,英、德两国切断了对法国铅笔的供应。这对于彼时尚依赖绘制图纸作战的军队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为摆脱英、德控制,拿破仑令法国化学家孔德在法国境内寻找石墨矿并制造铅笔。但法国产的石墨储量少,质量差。孔德便在石墨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粘土并放至窑中烧制,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既好又耐用的铅笔芯。
根据在石墨与粘土的不同比例,生产出的铅笔芯的硬度、颜色深浅也呈现出一定规律。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铅笔上标有的H(硬性铅笔)、B(软性铅笔)、HB(软硬适中的铅笔)的由来。
飘扬过海
至19世纪末,随着石墨矿枯竭及家族企业经营进入瓶颈期,德国铅笔制造业日益衰退。而在大洋的另一边,此时充满活力的美国成了使铅笔行业发扬光大的乐土。
美国古老的文具制造商——辉柏公司的创始人约翰·艾哈迈德·辉柏出生于德国斯坦恩。他与兄长罗塞尔接手了家族的铅笔企业。他们在设立美国分公司、与美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被新大陆深深吸引。年欧洲厂房的一场大火成为促动他们“铅笔移民”的契机。进入20世纪,辉柏公司在北美大陆的铅笔更是以让人眼花缭乱的方式推陈出新。相伴而生的还有削笔机、笔帽等相关行业。
Faber-Castell,
从KasparFaber在他的小作坊里生产了世界上第一支铅笔起,是欧洲最古老的工业企业之一。
2B铅笔:答题的“香饽饽”
无论何种考试,老师没少提醒同学们须提前备好2B铅笔。是什么原因让2B铅笔成为各种考试填涂答题卡的“香饽饽”?
如上所述,铅笔芯并不由纯石墨制成。“H”、“B”等字母分别代表铅笔的硬度及软度(即石墨含量),如“B”前面数字越大,铅笔中石墨的含比就越大,这支铅笔的黑度也越深;“H”前面的数字不断增加,铅笔的硬度也随之增加。
2B铅笔浓度较深,又可轻易用橡皮擦除且不留明显痕迹,因而2B成为目前各种标准化考试统一规定使用的铅笔浓度。目前考试阅卷机普遍采用红外感应炭技术,铅笔炭(石墨)的浓度与填涂区域的面积大小成为机子识别选择题答案的主要依据。如果石墨浓度过低,则无法识别;而石墨浓度过高则易造成晕染(至其他区域)而无法准确识别,从而造成误判。因此,2B铅笔成了填涂答题卡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