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东省普通高中阶段性联合测评
高中二年级省级联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分。考试用时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诗刊》之所以敢于组织并刊发文艺争鸣,是因为他们重视文艺批评并对文艺批评有正确的认识。他们深刻地认为:“理论与创作是相互促进的”,而“有敢于直言的批评,才会有经得住考验的诗歌。”首先,《诗刊》大力提倡这种直言不讳的文艺批评,即该批评就批评,该表扬就表扬,畅所欲言,毫不保留,并逐渐形成传统。他们坚决反对那种一味赞扬的文艺批评,而是倡导实事求是的文艺批评。为了力戒诗歌批评演变为互相赞美,他们反复强调诗评家大胆质疑。其次,《诗刊》没有关门办刊,而是采取各种形式收集社会上的不同声音,并原汁原味地刊登出来,诚恳接受社会的检验。他们在这种互动中推进诗歌编辑工作的提高。最后,《诗刊》对文艺批评的重视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采取了不少得力举措。在一些《诗刊》下半月刊上,文艺批评的比重毫不逊色于诗作。在文艺批评形式上,《诗刊》也是不拘一格的,既有专题专论,也有文艺争鸣,既有笔谈,也有座谈,甚至还有编辑稿签。不少文艺批评都尖锐泼辣,针针见血,这在文艺批评界很少见到。这些文艺批评虽然以微观层面的为主,但也不乏宏观层面的;虽然未必都准确,但却是高屋建瓴和切中肯綮的。
(摘编自牛殿庆《切实推进诗歌批评的发展》)
材料二:
在新时代的语境下,诗歌评论和诗歌创作之间有必要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其一,基于共同的时代主题,形成诗歌评论与诗歌创作互相砥砺、互相促进的格局,这就要消除诗歌批评与诗歌创作彼此割裂的状态,将二者置于平等对话的平台而构筑“写作共同体”;其二,尝试诗歌评论方法的创新,这就要打破所谓“内部”和“外部”评论的壁垒,在语言形式等“内部”评论基础上,引入历史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推进诗歌评论的深化,同时促进诗歌创作获得厚重的历史感;其三,改善诗歌阅读习惯和方式,诗歌阅读的问题关乎新时代诗歌的接受,诗歌评论和诗歌创作都应倡导良好的阅读风气,只有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感受,不断地与文本进行碰撞,才能不断地激发对诗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总之,诗歌评论要与诗歌创作一道,时刻把握时代的脉动,保持与时代的紧密关联,为读者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
(摘编自张桃洲《构筑诗歌批评和创作的“写作共同体”》)
材料三
中国现代诗歌创作与批评几乎是同时发生、同时展开的,且一直没有间断,批评作为文学接受的一种主要方式,在新诗经典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与古代诗歌批评不同,20世纪诗歌批评感兴趣的往往是那新兴的预示新诗发展方向的作品。这些作品因体现了某种新的创作风格,开启了新的创作方向,诗学价值与意义在批评中得到发掘,其新诗史地位也就得到相应的提升,其结果是某些作品也许因艺术上不够完美不能称为审美精品,但成为了新诗发展史上的“经典”。
一般大众读者面对新诗文本,不一定能够理解其所言所指,无法真正领会其诗意。而专业新诗批评,可以敞开文本言语所遮蔽的内在情感,彰显其所包蕴的诗美,引导大众读者阅读接受。这是对读者审美趣味的培养,同时也使一些文本获得在大众读者中传播、认可并逐渐沉积为新诗经典的可能性。
诗歌批评必然受到批评者的影响。而现代诗歌批评已走过一个世纪的历程,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文化诉求,有不同的审美趣味与诗歌理想,这样,一个世纪的新诗批评就与不同的文化话语与表达结合在一起,与不同的诗歌美学主张联系在一起,遴选什么样的文本,如何阐发文本的思想意蕴,如何揭示其诗学意义,就与批评者的文化身份、知识结构、审美意识和文学趣味分不开,这使得一个世纪的中国现代诗歌批评与经典化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与重要。换言之,现在那些公认的“经典”相当程度上是不同话语借助于批评者而遴选、阐释出来的。倒如,“五四”是启蒙主义与封建主义话语相争的时期,作为启蒙現代性话语的体现者和早期白话诗学的承载者,《女神》、《尝试集》等作品因受到广泛的批评而成为人们谈论“五四”新诗时绕不开的“经典”。
20世纪中国,不同的社会文化思潮、文学运动此起彼伏,各种话语渗透到新诗批评中致使出现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新诗批评,“五四”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现代诗歌批评与社会现实粘连得非常紧,现实主义的社会学批评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于是,那些社会性、时代性强的作品,受到更多的青睐,便在反复批评中令人耳熟能详,成为新诗“经典”。而进入90年代后,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受到重视,于是一些曾被忽视的现代诗歌文本,知《雨巷》、《断章》等得以重新阐释,成为体现某种现代话语诉求的具有审美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现代新诗“经典”。
总之,一个世纪的新诗批评,深受外在语境制约与影响,常常与一些话语表达缠绕在一起,自觉张扬特定语境中流行的美学思想,于是致使不同时期各有其所推崇的新诗范本,短短的一百年中,新诗“经典”变动不居。(摘编自方长安《中国现代诗歌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的三重向度》之《百年现代诗歌批评与文本意义揭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刊》组织并刊发文艺争鸣,认为只要有敢于直言的文艺批评,就能有经得住考验的诗歌。
B.《诗刊》强调大胆质疑,倡导实事求是的文艺批评,因此其不少批评能尖锐波辣,针针见血。
C.在评论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引入历史社会文化深入评论诗歌是诗歌评论方法创新的一种形式。
D.专业性新诗批评使文本走向读者,也引导读者走向文本,可使一些文本获得成为经典的可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报刊一旦形成公允而不世故、辛辣而不刻薄的批评传统,就有助于诗人创作水平的提高。
B.在新时代的语境下,诗歌评论如果也能与时代同频共振,那么将成为诗歌创作的建构性力量。
C.有些新诗作品虽然不够完美,如果能引发广泛批评,那么它的地位也能得到提高,成为经典。
D.郭沫若年创作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极具时代特征,引发广泛批评成为新诗“经典”。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三论证的新诗批评影响诗歌经典化的因素的一项是()(3分)
A.批评者的文化、文学背景
B.大众读者的阅读兴趣
C.外在语境的变迁
D.文化思潮和文学运动的起伏
4.材料一和材料二均论及诗歌批评,但论述的角度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通观三则材料,你认为诗歌批评的意义是什么。请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变脸王
吴江川
渝地区有个小戏园子,班主叫戴意宁,变脸的绝活堪称业内第一,在当地很有名气。随着直播和短视频的兴起,戏园子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偏偏戴意宁是个老顽固,开口老祖宗闭口守规矩,演来演去还是老三样。
看着剧场的人气一天不如一天,徒弟陈超三番五次劝师父创新改良,反倒被骂得狗血淋头。陈超火气一上头,赌气带着师兄弟们另谋出路,临走留下一句话:“抱着变脸王的牌匾等关门吧,老铲子!”
这戴意宁天生一张铲子嘴,自幼就被叫成小铲子。如今徒弟也这么叫,他一下就火了:“都给我滚,我堂堂第二代变脸王,还能守着祖宗的东西饿死?”
赶走了徒弟,戏院就靠戴意宁支撑。戏园子的人气一落千丈。
一天,陈超在视频网站上看到一个叫“第二代变脸王”的作者,点进去一看正是戴意宁。他的作者空间里有十几个视频,播放量大多不过百,仅有的几个评论也都是说视频内容老套无聊。
陈超赶紧把师兄弟们组织起来,只要师父发视频,他们就冒充观众送礼物、提意见。
一次直播结束之后,戴意宁忘了关摄像头,他躺在摇椅上休息,戴着岳飞的脸谱哼唱《精忠报国》,这岳飞和《精忠报国》那是绝配啊,陈超果断录下来发到了平台上,不到三天,播放量竟高达二十几万,评论里全是叫好的,戴意宁也趁势在网上红了一把。
这人红了就是非多,没过多久,网上出现一个特意针对戴意宁的视频,标题是:“你?变脸王?我师父才是变脸王!”作者叫“剧场少女萝莉酱”,内容同样是变脸,不同之处在于,戴意宁视频中的唱词脸谱都是正经的川剧味儿,而萝莉酱则穿着女仆装,在新潮的背景音乐中表演,脸谱的模样也都是神奇女侠等年轻人喜欢的题材。
一边是年近古稀的老铲子,一边是元气满满的小女仆,传统与潮流的碰撞激起了观众的强烈兴趣。
第二天,陈超看见了戴意宁发布的新作品,视频标题是“正名”。
戴意宁在视频里郑重说道:“最近有人说我配不上‘变脸王’的名号,今天我就露一手绝活,只要还有第二个人做得到,我就退出这一行。”随后,屏幕开始十秒倒计时。戴意宁拿着扇子一开一合,一张张脸谱在他脸上变换,十秒之内足足变了29张脸。
同行们争相模仿,但能变脸超过20张的都寥寥无几,大伙不得不服。处于舆论中心的萝莉酱则一连半个月没有动静,看来是认输了。这下子,剧场和直播间的人气渐渐上涨。
就在大家快忘记这事儿的时候,萝莉酱发布了新视频。陈超点进去一看,同样是十秒倒计时,但是,当她变到第29张脸的时候,时间才过去了九秒。最后一秒,她没有选择打破戴意宁的纪录,而是在镜头前摆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两个大字:就这?
成王败寇,同行们都站到了萝莉酱那边,夸她完全担得起变脸王的称号。萝莉酱也发文回应,承诺晚上直播与大家见面。
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萝莉酱开始直播,她穿着一身洛丽塔小裙子,戴着西方油画美人样式的脸谱。
她拿出扇子遮住脸,伸手比了个三。
三,二,一,啪!扇子一合,露出一张美人脸——还是脸谱,弹幕里顿时嘘声一片。变了好几次,终于出现了一张纯白的脸谱,她又伸手比了个三。来了!这种不同寻常的脸谱一般都是最后一张。
三,二,一,啪!扇子猛地合上,一张铲子嘴出现在屏幕里。
陈超瞠目结舌:“老……老铲子?”
顿时,屏幕上满是问号。陈超眨眨眼再看,铲子嘴没了,原来,那竟然也是一张脸谱。
戴意宁笑着摇摇头说:“这场跟孙女的PK,我输啦。说到做到,我今天宣布退出,把舞台让给年轻人。变脸向来讲究传男不传女,可我孙女从小就不服气,我禁不住她十几年的软磨硬泡,就陆续教了她一些技艺,谁知她苦苦琢磨练习,现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我真的很欣慰。”
少女搂起戴意宁的胳膊说:“我爷爷把一辈子都献给了川剧,我知道他是打心底里热爱这一行。如今网络时代,老行当受到大冲击,爷爷愁得吃不好、睡不着。我就撺掇他和我一起演了这出戏……但我是真的在和老爷子竞技,这次的PK,也是对我的一场考验。”
戴意宁拍拍孙女的肩,朝镜头鞠了一躬:“我虽然退出了,但真心舍不得这一行,今天我当着所有观众的面向徒弟们道歉,说几句心里话。从前我觉得只有老祖宗的东西才是最好的,现在我发现,祖宗的东西再好,也抵不过观众给你叫好。是师父错了,如果你们还爱着川剧,那就回来吧,老行当也需要新活力。”
除超看着屏幕里一老一少真挚的脸,不禁热泪盈眶。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超看见师傅视频网站上的点击量不高,便组织师兄弟们送礼物、提意见,意在表现他对师傅现状的同情。
B.戴意宁在“正名”时立下退行的赌注,是因为他丝毫不怀疑自己的高超技艺,其实他并不想离开这个舞台。
C.小说前部分叙述了戴意宁师徒之间的争执和矛盾,后半部分重点叙述祖孙二人的PK,进一步丰富了小说的意蕴。
D.小说以戴意宁、陈超师徒两人的冰释前嫌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首尾呼应,颇具艺术匠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交代了社会背景,并使用正侧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了戴意宁的形象,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小说多次设疑,情节扣人心弦,戴意宁和孙女的竞技可谓一波三折,萝莉酱的出场也充分吊起了读者的胃口。
C.小说结尾戴意宁“抵不过观众给你叫好”一语,透出其深深的无奈之情,反映出当下传统艺术尴尬没落的处境。
D.小说标题“变脸王”言简意丰,既指以戴意宁为代表的老一辈变脸艺术家,又指以孙女为代表的新生代。
8.请简要分析陈超这个人物在文中的作用。(4分)
9.文中多次使用了对比,请找出其中三处并作简要赏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过秦论·中篇(节选)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B.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C.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D.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面,即坐南朝北,古代以南面为尊,故天子接见群臣朝拜时皆南面而坐。
B.王道是我国古代君主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它与“霸道”有着很大差异。
C.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王”和“五帝”并称“三王五帝”。
D.收孥,亦作“收帑”。古时一人犯法,妻子和儿女都连坐,没为官奴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王倚仗一己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抛弃仁政王道,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先重视诡诈权势,然后才推行仁德信义。
B.秦二世登基之时,老百姓对其施行仁政充满期待,当时的老百姓受冻挨饿,苦苦哀叫,这正是新皇帝推行仁政的大好时机。
C.如果秦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君臣一心,割地分民,封赏功臣之后,礼遇天下贤士,树威立德,那么天下人就会归附于他。
D.作者认为,古代圣贤之王深谙存亡之道,治理天下,重在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如果做到这点,即使有乱臣贼子,也不会有响应之人。
13.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2)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
14.秦统一天下后,天下士人为何纷纷慕风向往?(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居住的环境。“万里桥”、“百花潭”、“草堂”、“沧浪”等景略相映带,颇具水乡特色。
B.颈联写诗人的生活处境。诗人一家虽受到的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但是仍难免饥肠辘辘、穷困潦倒。
C.尾联回扣诗题,紧扣“狂”字行文,写出诗人尽管饱经患难,但仍以倔强态度迎接生活风雨的乐观情怀。
D.诗歌将歌咏优美自然风光与书写潦倒穷困中开愁遣闷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巧妙勾连,意境浑然一体。
16.有人说:颔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了诗人“晚节渐于诗律细”的特点。试作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过秦论》中,贾谊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写反抗暴秦之势;《伶官传序》中欧阳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晋因伶人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之态。
(2)《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写乐声,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真是构思奇特,形神兼备。
(3)《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经常会有家长问老师“我家孩子阅读不好怎么办”,一部分家长和老师都建议学生多做阅读练习。于是,做练习代替了真正的阅读。这个办法看似立竿见影,实则却是_________。大量的阅读题文章经过删改,已不是原文的样貌,存在逻得断裂、语言干瘪等问题。事实上,阅读就是为了考试拿高分,这种_________的阅读心态,不是从中学才有的,而是一上小学就开始了。很多孩子甚至在小学之前就已认识大量汉字,但却并未表现出浓厚的阅读兴趣,家长和老师,还是盯着孩子要把那些字词写对,甚至一个都不出差错才好,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只要从那些字词所排列而成的无穷无尽的书海中遨游,才能最高效地提高能力,获取知识。而单摆浮搁地识字写字,哪怕能写对再多,如果不热爱阅读,都_________。当孩子刚刚有了阅读兴趣,家长和老师又开始忙着_________了。恨不得低年级就能读“四大名著”才显示出水平来。殊不知,阅读要循序渐进,没有所谓的跨越式发展,任何环节的错过,都可能成为将来无法弥补的缺憾。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杀鸡取卵急功近利于事无补画蛇添足
B.杀鸡取卵急于求成无济于事画蛇添足
C.饮鸠止渴急于求成于事无补拔苗助长
D.饮鸩止渴急功近利无济于事拔苗助长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识字本来只是手段,而阅读才是目的,现在却把手段当成了目的。
B.阅读本来只是手段,而识字才是目的,现在却把手段当成了目的。
C.识字本来只是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阅读,现在却把目的当成了手段。
D.阅读本来只是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识字,现在却把目的当成了手段。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只有从那些字词所排列而成的无穷无尽的书海中遨游,就能最高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B.只有在那些字词所排列而成的无穷无尽的书海中遨游,才能最高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C.只有从那些字词所排列而成的无穷无尽的书海中遨游,才能最高效地提高能力,获取知识。
D.只有在那些字词所排列而成的无穷无尽的书海中遨游,就能最高效地提高能力,获取知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2小题,11分)
很多人奔跑在减肥的路上,却很难达到目的。达不到目的,就会对网上“月瘦××斤”的减肥食谱动心。殊不知,爆红于网络的“某某明星/网红月瘦××斤食谱”,其实对减肥①_________,那些人实际上就是靠节食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靠节食减重,效果可能会令人满意,但对身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损害。长期节食减肥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还会引起脂肪肝,而且一旦恢复正常饮食,②_________,甚至比以前更重。有没有正确、健康的减肥方法呢?有两种方法较好。③_________,少吃就是每顿饭七分饱,多餐是每天四五顿。第二种是加强锻炼,一般而言,每周至少有两次力量训练,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天天进行(比如慢跑游泳、健身操等),力量训练至少间隔一天,分次锻炼全身肌群。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依据上述各段内容,分别拟写一句话,提醒那些对减肥有需求的人。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夸父逐日》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古往今来,人们对“夸父逐日”的意义和价值也展开了讨论。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热烈赞扬夸父精神;唐代诗人柳宗元则写下“瞥裂左右遗星辰,须臾力尽道渴死。”,表达了对夸父的惋惜之情;还有人写下了“夸父亦何愚,竞走先自疲。”的诗句。
在班级读书会上,大家围绕“夸父逐日”展开激烈讨论,请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只要…就…”错,原文为“只有…才…”。)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项原文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因体现了某种新的创作风格,开启了新的创作方向”。)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材料三原文并没有提及大众读者的阅读兴趣影响诗歌批评)
4.①材料一以《诗刊》的具体做法为例,探讨如何切实推进诗歌批评的发展;②材料二从诗歌评论和诗歌创作良性互动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在新时代语境下,如何构筑“写作共同体”。(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在诗歌创作上,诗歌批评能有效推动诗歌创作(1分),促进诗歌创作的繁荣(1分)。(“经得起考验的诗歌”、“有厚重历史感的诗歌”可以看作“创作的繁荣”的表现。)②在诗歌作品接受上,诗歌批评能发掘作品的内在情感与诗学价值(1分),使作品得到读者认可,有助于促进诗歌的经典化(1分),为读者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诗学价值”可表述为“所包蕴的诗美”,“促进诗歌的经典化”也可表述为“使文本获得新诗经典的可能性”,“诗歌的经典化”“为读者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两点中答一点即可。)③在引导读者上,诗歌批评能营造良好的阅读风气(1分),激发读者对诗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1分),培养读者的审美趣味。(“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读者的审美趣味”两点中答一点即可。)
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A项“意在表现他对师傅现状的同情”理解有误,这一情节表现了陈超希望变脸艺术能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透出其深深的无奈之情,反映出当下传统艺术尴尬没落的处境”错误,结合“今天我当着所有观众的面向徒事们道歉”,“是师父错了,如果你们还爱着川剧,那就回来吧,老行当也需要新活力”可以看出,戴意宁是真正意识到传统戏剧应该创新,应该与时俱进。故选C。)
8.①陈超是线索人物,从他的视角展开故事,扩展了叙事的广度,情节也更加集中紧凑。②陈超作为次要人物,侧面衬托出师父戴意宁的形象,使变脸王的性格及转变展现的更加具体真实。③通过陈超的表现深化了本文的主旨,引起人们对当今社会如何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形象的作用的能力。陈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看着剧场的人气一天不如一天,徒弟陈超几次劝师父创新改良,都被骂得狗血淋头。陈超火气一上头,也不顾什么师徒尊卑了,赌气带着师兄弟们另谋出路”“一天,陈超在视频网站上看到一个叫‘第二代变脸王’的作者,点进去一看正是戴意宁”“第二天。陈超看见了戴意宁发布的文章”“陈超瞠目结舌:‘老……老铲子?’”“陈超看着屏幕里一老一少真挚的脸,不禁热泪盈眶”,戴意宁从固守传统到开网络直播,再到与新生代线上竞技,这些主要情节都是围绕陈超的所见所感展开的,情节因此更加集中紧凑。侧面衬托戴意宁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都给我滚,我堂堂第二代变脸王,还能守着祖宗的东西饿死”“他表示自己的技艺传承自老一代变脸王,说萝莉酱的创新让变脸丢了川剧这条根,没有那个味儿了”,陈超主张对川剧进行改良,带着师兄弟们另谋出路等,衬托出戴意宁热爱川剧艺术、坚守传统技艺的老一辈传统艺人形象,“从前我觉得只有老祖宗的东西才是最好的,现在我发现,老祖宗的东西再好,也要有新活力。是师父错了,如果你们还爱着川剧,那就回来吧”,最后戴意宁承认原先的错误,认为传统技艺也需新活力,又让人感佩。揭示主题,引人深思。“随着直播和短视频的兴起,戏园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偏偏戴意宁是个老顽固,开口闭口老祖宗,演来演去还是老三样”,文章聚焦于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扬问题。“徒弟陈超几次劝师父创新改良”,陈超是传统艺术新一代传承者的典型代表,他热爱川剧,主张改良,“如果不创断,老变脸王的那个味儿又是从何而来?你只传承了师父的本事,却没有学到精髓,配得上他的名号吗”,戴意宁的孙女也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坚强力量。本文巧借网络平台让老艺人和新生代同台竞技,用比赛结果表明“老祖宗的东西再好,也要有新活力”说明传统艺术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揭示了小说主题,引发读者关于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艺术的思考。
9.①陈超和戴意宁的对比,前者是革新派,后者坚守传统,写出新旧观念的冲突,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与可读性。②戴意宁前后的对比。从开始的顽固到后来的认错,体现了人物思想的转变,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③戴意宁与孙女“变脸”的对比,一个年近古稀传统保守,一个元气满满时尚潮流,调动读者兴趣,深化了文章主旨。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陈超和戴意宁的对比,“戴意宁是个老顽固,开口老祖宗闭口守规矩,演来演去还是老三样”,“陈超三番五次劝师父创新改良……赌气带着师兄弟们另谋出路,临走留下一句话:‘抱着变脸王的牌匾等关门吧’”,前者是革新派,后者坚守传统,写出新旧观念的冲突,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与可读性。戴意宁前后的对比,开始很顽固“我堂堂第二代变脸王,还能守着祖宗的东西饿死”;后来认错,“今天我当着所有观众的面向徒事们道歉,说几句心里话。从前我觉得只有老祖宗的东西才是最好的,现在我发现,祖宗的东西再好,也抵不过观众给你叫好。是师父错了,如果你们还爱着川剧,那就回来吧,老行当也需要新活力”,前后对比体现了人物思想的转变,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戴意宁与孙女“变脸”的对比,“戴意宁视频中的唱词脸谱都是正经的川剧味儿,而萝莉酱则穿着女仆装,在新潮的背景音乐中表演,脸谱的模样也都是神奇女侠等年轻人喜欢的题材”,“一边是年近古稀的老铲子,一边是元气满满的小女仆,传统与潮流的碰撞激起了观众的强烈兴趣”,一个年近古稀传统保守,一个元气满满时尚潮流,调动读者兴趣,深化了文章主旨。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原句为“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先重视诡诈权势,然后才推行仁德信义”理解有误,原文的意思为“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
13.(1)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2)打开仓库,散发钱财,以赈济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高”、“术”各1分,句意2分。第二句“振”、“佐”各1分,大意2分。
14.周王室力量衰弱,天子政令不通,(1分)各诸侯国以强凌弱,战争不止,军民疲惫。(1分)秦皇称帝,百姓希望能靠其安身立命。(1分)
参考译文:
秦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的慕风向往,为什么会像这样呢?回答是: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如今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当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政才能的表现。这就是说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丧服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封国立君,对天下的贤士以礼相待,把牢狱里的犯人放出来,免去刑戮,废除没收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之类的杂乱刑罚,让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乡。打开仓库,散发钱财,以赈济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简化法律,减少刑罚,给犯罪人以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变节操,修养品行,各自谨慎对待自身;满足万民的愿望,以威信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就归附了。如果天下到处都欢欢喜喜安居乐业,唯恐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有奸诈不轨的人,而民众没有背叛主上之心,图谋不轨的臣子也就无法掩饰他的奸诈,暴乱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
所以古代圣王能洞察开端与结局的变化,知道生存与灭亡的关键,因此统治人民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力于使他们安定罢了。这样,天下即使出现叛逆的臣子,也必然没有人响应,得不到帮助力量了。所谓“处于安定状态的人民可以共同行仁义,处于危难之中的人民容易一起做坏事”,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尊贵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拥有天下,而自身却不能免于被杀戮,就是由于挽救倾覆局势的方法错了。这就是二世的错误。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诗人一家虽然受到的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但是仍难免饥肠辘辘、穷困潦倒”表述有误,颈联的意思是: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
16.(1)颔联对仗工整,写出了翠竹轻摇,枝叶明净悦目;细雨轻拂,荷花娇艳,微风吹送,清香可闻的迷人景象。颇具情趣。(2)用词精当。“含”“浥”两个动词采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写出了风之轻柔,雨之“润物细无声”。(3)“冉冉”、“娟娟”等叠词,为诗歌增添了音韵之美。(4)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词的画面及所采用的手法的能力。答题时应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意蕴丰富”、“形式精工”、“诗律细”并结合具体诗句作分析。答对3点得满分。
17.(6分)(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8.(饮鸩止渴:指饮用羽毛浸泡过的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杀鸡取卵:比喻只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饮鸩止渴”和“杀鸡取卵”意义相近,两者皆有只顾眼前需要而缺少长远眼光的意思,区别在于“杀鸡取卵”偏重利的取舍,指为了眼前利盟,而放弃长远利益:而“饮鸩止渴”则在于害的轻重,指为了弥补或减少当前的损害,而不计严重后果。此处是说为了当前取得高分用阅读练习代替了真正的阅读,后果严重,侧重指害的轻重,故选“饮鸠止渴”。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急于求成:急着要取得成功。“急功近利”偏重对功利的急切,“急于求成”偏重对成功的急切,此处是说“阅读就是为了考试拿高分”的阅读心态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故选“急功近利”。无济于事:对事情帮不上什么忙(侧重于在做事过程中没法提供帮助)。于事无补:对事情没法补救(侧重于事情做完后感觉不满意,虽然想补救但补救了也没用)。此处是说识字写字再多,如果不热爱阅读也没有帮助,故选“无济于事”。拔苗助长: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画蛇添足:指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此处重在强调家长和老师希望孩子跨越发展,应选“拔苗助长”。故选D。
19.(上文批判了部分家长和老师只重视识字、掌握字词,后文指出只有在书海中邀游即阅读大量作品才能提高能力。可见作者认为识字是手段,阅读才是目的,排除B、D;“本末倒置”是说过于重视识字这种手段,将识字这种手段当成了目的,且项“而真正的目的是阅读”句式与上句“识字本来只是手段”不一致,所以选更合适。)
20.(A、C介词使用不当,应将“从”政为“在”;A、D“只有……就”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只有……才”;C、D“提高能力,获取知识”语序不当,应先“获取知识”才能进一步“提高能力”。故选B)
21.示例:①并不起什么作用②体重很快就会反弹③第一种是少吃多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处,前文写“达不到目的,就会对网上……的减肥食谱动心”,结合后文“那些人实际上就是靠节食来达到减肥的目的”,说明“减肥食谱”并不能真正减肥,故此处可填“并不起什么作用”。第二空处,前文说“靠节食减重,效果可能会令人满意,但对身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损害。长期节食减肥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还会引起脂肪肝”,接着说“而且一旦恢复正常饮食”,说明这样会达不到效果,结合后文“甚至比以前更重”,此处可填“体重很快就会反弹”。第三空处,前文说“有没有正确、健康的减肥方法呢?有两种方法较好”,说明下文要谈第一种情况,结合后文“少吃就是每顿饭七分饱,多餐是每天四五顿”,说明此处是谈“少食多餐”的问题,故可填“要少吃多餐”。
22.①勿信网络上的食谱。②切勿长期节食。③要少吃多餐常锻炼。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第一段说“达不到目的,就会对网上……的减肥食谱动心”“那些人实际上就是靠节食来达到减肥的目的”,说明网络上的减肥食谱并不可信,由此可建议:勿轻信网络上的食谱。第二段说“长期节食减肥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还会引起脂肪肝”,告诉我们不能长期节食,由此可建议:切勿长期节食。第三段说“少吃就是每顿饭七分饱,多餐是每天四五顿”,告诉我们要少食多餐,“第二种是加强锻炼”,告诉我们要多锻炼,综合建议:要少吃多餐常锻炼。第一点1分,第二、三点各2分。
23.对于夸父的做法,陶渊明持赞扬态度,柳宗元表达了对夸父力尽而死的怜悯和同情,最后一句诗,则否定了夸父的行为,告诫我们要学会量力而行,不可盲目执着。考生可以结合三者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认同某一方的看法,还可以综合辩证分析。
1.赞美夸父的大无畏精神;2.理想高远固然不错,但也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合理规划;3.赞美的同时,建议适当调整目标,把不惧困难的战斗精神与合理的目标规划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