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http://m.39.net/pf/a_4613579.html
要不要把iPad塞进包里,要不要先上个厕所,是我出门前最纠结的两个问题。
一方面,iPad拥有笔记本电脑无法比拟的便利:我可以在街头快速组装上键盘修改一篇稿子,也可以在不准带电脑的会议上掏出ApplePencil记录要点,还可以用一根数据线快速把相机里的RAW格式照片导入iPad,直接用手指完成图片的后期。更多的角色,它是我飞机上的影音娱乐伴侣。
另一方面,它可以做的事,iPhone多半可以应付,但它在交互和多任务上的天然劣势却不足以让我放心地抛开MacBook。
更多时候,是它静静地安放在我背包的夹缝里,徒增了一斤的负担,正如8年前乔布斯给它的定位——一个介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夹缝之间的设备。
夹缝,意味着锦上添花而非不可或缺。
夹缝设备的说法自从iPad冠上Pro的后缀后,苹果就再也没有提过。如今的iPadPro已经不再是沙发上老少咸宜的娱乐设备,而是一个能够通过外界键盘和Pencil变成主力办公工具的笔记本挑战者。
在它迭代的第三个年头,苹果拿出了两款更新力度最大的iPadPro。在我拿到11英寸全面屏iPadPro的5天里,我在各种场景下用它完成了大量种类繁杂的工作。
包括敲下这篇文章近字的文章。
全面屏的iPadPro非常美观,但手感一般
iPad弧面的背部机身设计延续了7年之久,作为iPad的长期用户,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圆润贴合的手感。
新iPadPro线条硬朗、棱角分明,像是压扁的iPhone5,这让手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硌在手指上不是很舒服。
▲新iPad的摄像头更大,不再支持光学防抖,WiFi版和蜂窝版都有天线条(样式有区别)
尽管新iPadPro比上一代薄了0.2mm,但实际手感却恰恰相反,人手对厚度的感知基本来自机身边缘,弧面的设计自然要更讨巧一点,即便从对比图上看,也很容易产生错觉。
▲你觉得哪个更薄?
棱角分明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方便ApplePencil吸附在机身上,但我觉得这种体验「倒退」的设计仿佛暗含一种隐喻:老款的机身圆润,给人容易手持的感觉,但新款长时间手持不舒服,因为它定位就是个「桌面设备」。
受益于「全面屏」的设计,新iPadPro上下边框得以大幅缩窄,不过为了保持边框等宽,新iPadPro的左右边框宽度有增无减,整机的宽度直接增加了4.4mm,但这对于竖向持握来说是个好事,既不会遮挡显示区域,也降低了误触的可能——抛开持握手感唯窄边框论都是耍流氓。
新iPadPro机身圆角的弧度变得更大,更贴合手心。
显示屏幕也随之变成了圆角屏幕,这种等边边框+圆角屏幕的设计,让iPadPro的正脸变得和谐美观,如同一个完美的电子相框。
不过,新iPadPro的显示屏圆角的弧度是远远小于机身弧度的,或许是考虑屏幕显示面积,它没有iPhoneXS和AppleWatchSeries4那种平行嵌套的美感。
▲新iPadPro砍掉了3.5mm耳机插口
没了Home键,解锁体验有什么变化?
新iPadPro外形史无前例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砍掉了那颗标志性的Home键,换上了iPhoneX/S的FaceID。
FaceID的体验我们早在iPhoneX的评测上详述过,相比指纹识别,它在安全性和交互上具备优势,但在部分场景的效率上不及指纹识别,比如你可以在口袋中就完成解锁操作,但依赖面部解锁的FaceID就必须掏出手机。又如晚上侧躺着床上,面部解锁手机就几乎不现实。
在iPad上面部解锁的情况稍有不同:首先没几个人会把iPad装在口袋,你也不大可能在侧躺的时候使用iPad,大部分时间它放置于桌面,拿起解锁,一切很自然和顺畅。
唯一的问题是,iPadPro没有iPhone「抬起唤醒」的功能,每次拿起iPadPro,你都得手动点亮屏幕,或者点击电源键,然后上滑屏幕。
TouchID指纹识别可以同时完成点亮屏幕和指纹验证解锁两部操作,对我来说,TouchID可能更方便一点。
为了适应横屏办公时的场景,iPadPro的原深感摄像头支持横向解锁。不管什么方向手持iPad,都能进行解锁。只是偶尔手指会挡住摄像头,这时候系统会有箭头贴心地提醒你。
近一周的使用,我发现iPadPro的人脸识别倾角似乎大于iPhone,它的解锁成功率更高,即便iPadPro不那么垂直面部。
与iPhoneX/S一样,原深感摄像头让iPadPro支持Animoji和肖像自拍。我想iPadPro起售价的提升,一部分是因为这个元器件吧。
换了USB-C接口,带来什么变化?
iPadPro硬件上的每一点变化,都在朝着「桌面电脑」的样子进化。
最好的例子就是它用了和MacBook一样的USB-C接口,这意味着iPadPro的连接性更好,有大把的适配线可以连接外置存储,甚至连接显示器。
我时常会用相机连接iPad来快速导入照片,之前就必须采购一根价格不菲的Lightning转USB线,现在直接掏出自带的iPad适配线就可以搞定了,照片的导入速度更快。
新接口还让iPadPro可以外接更高清的4K显示屏——但碍于没有鼠标、触控板之类的间接交互方式,大部分应用在外接显示器上只能显示4:3的区域。
iPadPro也可以给手机充电了,如果你随身携带iPadPro,充电宝基本上可以省掉了。
屏幕增大0.5英寸,新iPadPro真·看剧神器
新iPadPro采用了与iPhoneXR相同的「LiquidRetina」液态视网膜屏,也拥有ProMotion和TrueTone,即便在强烈的室外阳光下,屏幕看起来也一样明亮清晰。
这块屏幕也延续了Hz屏幕刷新率,习惯了这种视觉的流畅,我甚至会觉得iPhone有点卡。
不管怎么说,在有朝一日用上OLED显示屏之前,这块屏幕已经是iPadPro上最好的了。
新iPadPro依然有大小两个尺寸版本,得益于更窄的边框,12.9英寸在保持屏幕不变的情况下大幅缩小了机身体积,而小尺寸款从去年的10.5英寸增大到11英寸。
▲11英寸iPadPro和12.9英寸iPadPro
11英寸iPadPro在桌面和手持两种场景之间达到了一个平衡,但作为手持设备,12.9英寸显得太大了点。
就像厚度带来的判断失误,数字依然是不可靠的,起初我以为增大的这0.5英寸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实际显示过程中,这点变化大大超出我的预期。
从分辨率可以看出,11英寸新iPadPro在纵向增加了个像素,它从原本16:12的屏幕比例变成了约16:11。换句话说,新iPadPro屏幕变得更加修长,这意味着在显示视频的时候,它呈现的画面更大。
▲11英寸iPadPro和10.5英寸iPadPro播放视频对比
如果你经常用iPadPro看剧,这个体验的提升会非常明显。
更宽的屏幕,也让新iPadPro能够呈现更丰富的文字内容。实际上,在浏览网页和写文档的时候,我基本上不会因为视野狭窄而限制了效率——实际上,11英寸的iPadPro的窄边宽度已经超过了12英寸的MacBook。
▲未适配新iPadPro的app屏幕两端留有黑边
但很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第三方app目前都没有适配11英寸的iPadPro,这些app在新iPadPro上两端会留出黑边。相信iPadPro开卖后,这个问题会得到解决。
ApplePencil更像一个合格的配件了
iPadPro的两大配件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首先是那根铅笔,第二代ApplePencil变成了哑光的材质,变轻变短,笔杆其中一面是扁平状,可以吸附在iPadPro机身一侧,就像SurfacePro那样。
吸附不分左右方向,磁力很大,靠近机身中间啪的一声就可以吸附上去。第一次吸附的时候,ApplePencil会自动与iPadPro配对,屏幕同时弹出ApplePencil的动画效果,就像AirPods配对手机那样。
吸附后iPadPro会自动给ApplePencil充电,屏幕也会弹出电量信息,相比前一代近乎反人类的「蒲扇」充电造型,新设计不仅更自然优雅,还可以让ApplePencil时刻保持电量。
ApplePencil吸附的磁力看起来不够稳固,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脱落。它只是为ApplePencil提供了一个安放的空间,并不是解决收纳问题的稳妥方案。
但令我意外的是,这五天时间,这根笔从来没有在我的包里脱落。
对于丢三落四的朋友,我还是强烈推荐苹果官方的镌刻服务——你在笔杆子上刻上自己的大名和手机号。
ApplePencil的操作也变得更加高效,两次轻触笔杆便可以激活附加功能,比如快速切换为橡皮擦和笔刷,你也可以在系统设置里自定义其他功能。
苹果工程师几天前向我展示了一根劈开的ApplePencil,短短几寸空间集成了许多元器件:中间是无线充电模块,笔的两侧安装了磁铁,笔的前端是触控感应区,笔的后端是电池和蓝牙天线。
由于新ApplePencil结构重构,所以旧款的ApplePencil无法在新iPad上使用,反之亦然。
唯一不变的是ApplePencil的笔尖,所以书写的触感和第一代没有区别。
尽管变得更加易用,但ApplePencil仍然不是iPadPro人人必备的配件,它更多是作为设计师和画家的创意工具存在,而非一根替代手指的触控笔。
如果你需要用iPadPro处理一些简单的工作,那智能键盘就不可或缺了。新款的智能键盘带来了机身双面的保护,也改变了老款合盖时高低不平的现象,代价是更厚更重。
新iPadPro的智能键盘可以调节两种机身倾角,但我觉得这两种倾角都过于垂直。
新的键盘的结构稳固了许多,iPadPro机身内置的大量磁铁可以让它紧紧吸附在键盘上,完全不会脱落。不过放置在大腿上,依然有头重脚轻的问题。
新键盘依然是全尺寸的键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11英寸iPad机身尺寸变化不大。键盘的手感跟上一代没什么区别,键程偏短,手感偏软,不太适合长时间的文字输入。
性能炸裂,当之无愧最强iOS设备
如往年惯例,新iPadPro搭载的芯片和三月前的iPhoneXS同卵双生,虽然A12X代号只多了一个字母,但它的晶体管数量从69亿直接堆到了亿个,架构升级为8核CPU+7核GPU。
苹果表示,新款iPadPro单核性能提升35%,多核性能提升达90%。图形处理速度是上一代的两倍,第一代iPad的0倍。苹果甚至强调,新iPadPro超越了目前92%的便携PC的处理器性能。
Geekbench的跑分结果证实了这一点:新款iPadPro的单核和多核得分分别是分和分,几乎是Android阵营主流旗舰CPU性能的两倍,即便面对自家旗舰iPhoneXSMax,也毫不示弱。
更令人咋舌的是,这个分数已经可以与款15英寸MacBookPro不相上下。
相比CPU的提升,A12X更强大的性能体现在GPU和神经网络引擎上。
新iPadPro在GeekBenchCPU(Metal)的跑分达到了惊为天人的分,几乎是iPhoneXSMax的两倍之多。
对了,1TB存储的iPadPro搭载了6GB的运行内存,而64GB、GB和GB配置中配备的依然是4GB内存。
感觉苹果离发布A系列处理器的MacBook不远了。
iPadPro在用强悍硬件制造能力解决一个高于产品的问题
所有脱离软件体验谈跑分的行为都是耍流氓。由于两台设备芯片的指令集不同,跑分数据并没有实际意义,反倒容易让人以为iPadPro可以胜任所有MacBookPro的事。
去年10.5英寸iPadPro升级iOS11后,我用它做了一个16小时办公实验,当时,我以macOS的桌面体验为基准,对iPadPro的效率打了分:
即时通讯:70%开会(含演示、记录):%审稿:%写作(含查资料):30%邮件批复:%图片后期:90%视频后期:50%便携:%这个分数依然适用于今天。新iPadPro除了硬件性能更强,综合体验更好之外,在效率上没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进步。
三年iPadPro的进化,充分证明了苹果强悍的硬件制造能力,但这不足以解决一个高于产品的问题。
我是一个能用手机平板干活就坚决不用电脑的人,在我看来,iPadPro在成为一款可以放心的生产力设备之前,它至少还有4个掣肘:
在iOS上依赖触控和键盘的配合交互,不如触控板高效。iPadPro的多任务处理如分屏方案只能承担简单的工作。iPadPro的文件管理机制仍然是移动设备的思路。大多软件依然只是iPhoneapp的放大版,并没有带来桌面级的体验。第四个问题可能是苹果的当务之急,如今的iPadPro已经是一个足以承载高级应用功能的开发平台。在发布会现场的演示中,Adobe的工作人员可以在iPadPro顺畅地操作真·Photoshop,而那张演示的PSB格式图片,足足囊括了个图层。
Adobe一位主管告诉我,如今iPadPro的性能已经完全不亚于不少桌面电脑,而在诸如HSL等效果的处理上,用手指操作其实更方便直观。
iPadPro的硬件性能越强,却越发暴露出其软件性能的羸弱。除了极少数像AffinityPhoto、Procreate这样可以对标桌面级应用的app,大部分的iPad应用还只是单纯iPhone的放大版,Photoshop也还要等到明年。
过去两年的情况就好比:苹果造了一个跑车的引擎,但大部分开发者还想象着它当年马车的样子,然后造出了木轮子。
在iPadPro真正跑上高速公路之前,苹果或许应该作出表率,比如提供一个更强大的Safari,比如让FinalcutPro跑在iPad上。
期待有一天背上行囊前,让我纠结的不再是iPadPro,而是那台沉甸甸的Mac。